近段时间,“火热”的遂宁气温居高不下,跟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四川飞亚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。
走进大英经开区飞亚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看似冷清的生产车间,因机器人的加入,生产线上“热辣滚烫”,生产效率大大提升。据四川飞亚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质量中心总监杨扬介绍,“智改数转”后的智能车间比传统车间生产效率提高了20%,生产成本降低了10%。
在大英,“智改数转”正在众多企业中如火如荼进行。设备升级、技术迭代等系列创新举措为企业、地区高质量发展找到最大增量,新质生产力正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助推力。
引导“转”
精准把脉以诊促改
近段时间,大英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,先后带领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到捷贝通、飞亚动力等企业调研“智改数转”工作。调研组希望企业把握机遇,加快“智改数转”步伐,全力推动企业提质增效,争取走在行业前列,为大英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调研组深入企业调研是大英深入推进“智改数转”工作的生动缩影。据了解,为推进“智改数转”工作走深走实,大英县组建了“智改数转”评估诊断工作专班,依托“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平台”,深入企业摸排“智改数转”现状和需求,夯实“智改数转”信息基础。
“由县经科局牵头,联通、移动、电信服务商共同参与,5月底我们已完成线上评估诊断93家,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。”大英县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对飞亚动力、佳世特橡胶等12家转型需求迫切、示范带动突出的重点企业,及时开展线下评估诊断试点,并联合专业服务商,“一对一”“面对面”入企服务。经诊断,选定的12家重点企业均具备数字化转型条件,大英县稳步推进企业加快“智改数转”步伐。
带动“转”
精确目标培育标杆
在飞亚动力12号车间,由电脑控制的机器人正灵活作业,汽车曲轴的滚压、淬火等生产环节全部实现了自动化。“该车间仅6月份就完成了1.2万个汽车曲轴的生产任务。”杨扬介绍,12号车间是一个改造升级后的智能生产车间。
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,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升,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.5%以上。“实施‘智改数转’后,公司产量连续几个月创历史新高,订单已经排到第四季度,年产值预计将增长40%以上。”杨扬说。
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,让吉利、比亚迪、奇瑞等国内品牌汽车的订单源源不断,这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国内主流汽车厂商供应体系中的重要位置。
飞亚动力在“智改数转”中尝到了“甜头”,标杆作用也进一步凸显。大英县还着力推动蜀泰化工、佳世特橡胶、旌峰新材料等4家企业,力争打造“智改数转”示范标杆企业,由“点上示范”实现“面上推广”。
大英县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大英县围绕“2 3 2”现代工业体系,按照“优先实施一批、引领带动一批”原则,以龙头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等为重点,树典型、立标杆。同时,指导旌峰新材料、邦维高科等企业填报“智改数转”入库项目9个,入库投资金额约3亿元。
支持“转”
精心服务全力保障
飞亚动力的数智转型升级与四川大学、西华大学等多家院校合作息息相关,同时也离不开大英县委、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精心服务和全力保障。
向外“借智”的同时,大英县摸排筛选数字化服务专家,组建优质专家数据库,为企业提供专业、高效、精准的个性化服务。目前,已收集本地数字化专家12名,其中3名成功入选市级“智改数转”专家库。
在推进“智改数转”中,大英县不断健全服务体系,加大向上对接力度,以研讨会、现场会等方式,积极招引生物医药中试基地项目,不断提升县域产业转化的服务能力。同时,进一步建强数字基础底座,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工程。通过设备优化升级、定位补点等方式,新建、升级5g基站累计超过900座,优化各类通信设备200个以上,进一步增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。